去槓桿化對抗危機埋伏下的全球經濟挑戰

2018-03-15

全球中央銀行的資產攀升到21兆美元,且持續成長中,前六大央行的資產佔全球國民生產毛額(GDP)總量的4成,較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前多出2倍餘。

另方面,全球債務已高築達創紀錄的233兆美元,人均3萬美元,相當於全球年度經濟產出的3倍多。全球前六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佔全球GDP總量的4成餘,比2008年危機爆發前的17%成長2信多。

資產膨脹和債台高築,是危機後全球量化寬鬆(QE)政策持續執行下出現的一體兩面,雖略收全球央行為刺激經濟復甦之效,但也讓全球經濟目前正楚於難以抉擇的十字路口,既要防債務高張,也要防通膨,且隨各國復甦程度不同,停止量化寬鬆的縮減資產負債表時程和數額也費盡考量。因此,全球債務仍可能成長,而當前全球各央行考慮漸緊縮刺激措施,惟至少至今尚未見消退跡象。另,即使縮表也不能過急過大,以避免扼殺全球經濟復甦。況且,每次貨幣政策緊縮,最後常導致經濟停滯或衰退。

資產價格的膨脹導致通貨膨脹,而債務像是經濟的咒語,債務的增持和促使信貸緊縮的可能性成正比關係,且提高了引爆泡沫破裂和經濟危機的機率。1929年的大蕭條和2007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危機,都蹈尋著如上的軌跡,而歷史一再雷同,如今也正在踏著危機的路前進。

10年長期的QE政策,讓全球各國利率仍維持在超低水準,貸款成本低廉,醞釀出信貸泡沫的危機。目前,中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、韓國、義大利和比利時等國正和前所未有的信貸泡沫共枕,若無法有效控制泡沫,頓時破裂而來的通貨膨脹或是債務違約處理,將可能導致全球金融災難的惡夢發生。

美國、日本以及葡萄牙、西班牙、愛爾蘭、希臘、西班牙等歐洲五國的公共債務水準已破警戒線。美國情況尤為嚴重,其中,聯邦政府債務、企業債務、家庭和私人債務等各類債務規模都已經攀升至歷史最高水準。高弛的債務損害了企業盈利和居民消費能力,惡化資產負債表,大幅延緩經濟長期持續成長動力。

如果這些高風險國家無法透過經濟成長消解高額負債,將埋下全球債務危機爆發的引線。美國聯準會(FED)的升息步調、債務違約風險以及經濟成長前景不確定性等因素,也讓全球債務市場變得更加脆弱。

美國財政擴張、減稅方案與上兆美元基礎設施投資計劃,也將增加美國聯邦債務會增加一倍,與財政赤字飆升的風險,加上8,000億的貿易赤字,雙赤字也是美國經濟復甦帶動全球復甦的潛在隱憂。

在美國總統川普陸續提出貿易壁壘政策後,刺激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,可能觸發全球衰退,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,將對全球經濟擴張產生負面影響,而全球債務仍在螺旋上升,處於失控狀態,全球經濟在看到復甦景象的同時也充滿不確定性。

美國和全球今年經濟復甦成長看似無疑,但影響全球經濟成長的危機四伏,若稍一不慎,在全球化時代,某一動見觀瞻的危險因子引爆危機,也會像傳染病般感染至全球各市場,無法自外於全球化影響下的我們,當務之急是做好去槓桿化(De-leveraging),拋棄負債等防禦準備工事,迎戰未來下一波巨大的經濟危機減少傷害。